展示柜货号:未知 笔墨丹青绘文艺巨匠 水墨浮雕引打卡热潮
11月5日下午,老舍剧场在北京文联大楼盛大启幕,展览“文脉流芳--北京市文联史”正式亮相,该展梳理并呈现了北京文联不同历史时期丰硕的创作成果。当观众步入文联前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沈从文、焦菊隐、梅兰芳、老舍、齐白石、曹禺、侯宝林、于是之等19位文艺巨匠的水墨肖像,这些由北京美术家绘制的大幅水墨肖像组成的巨幅展板,被誉为“水墨浮雕”,迅速成为参观打卡的热点。
10月26下午,北京美协接到创作老一辈文艺大家肖像的任务后,紧急召集相关美术家参加创作会议,按照文联领导最终确定的人选名单,收集并查找资料,逐一对19位画中人的形体、形象、个性特征进行分析与研判,美协的同志与参会画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厘清了创作思路,确定了表现方式,并完成了草图初稿。在此基础上,画家王珂又对草图进行了进一步优化,10月28日,王珂、高毅、黄华三、何军委、申卉芪、王国斌、祁博辰7位画家正式投入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接受任务的画家们既兴奋又有一丝担忧。每一位画中人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文艺大师,创作者内心对他们充满了崇敬之情,一位位画中人的人生与作品,构成了一个时代文艺的光辉。参与创作的画家们一方面兴奋于能够有机会用画笔塑造文艺巨匠的个性神采,为历史定格一个群星璀璨的瞬间,用作品汇聚起北京文艺耀眼的光芒;而另一方面,创作要求高,参考资料匮乏,创作时间短暂,画家之间还需要协调彼此的绘画风格,此次创作,不仅对画家是一次艰难的挑战,同时对组织者北京美协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短短三天时间,在文联、美协领导全程指导下,19幅高180厘米,宽95厘米的大幅水墨肖像提前创作完成,七位画家全情投入,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技艺圆满完成任务,赢得了这次创作大考,再次刷新了主题创作的“北京速度”。此次创作,不仅体现出首都美术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二十大精神,在创作上秉持现实主义精神,浪漫主义的情怀,在创作主题上把握时代脉动、在思想内容上契合时代精神、在表现手法上凸显时代审美;同时也是首都美术工作者以作品致敬老一辈艺术家,展现首都文艺家一代代薪火相传的创作激情与奉献精神。
仅用了三天,我们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我们有敢于胜利的团队,更因为有前辈艺术家感召和我们对前辈艺术家的敬畏。
在北京文联领导的感召下,七位画家从设计到完成19幅六尺整张,等身大小的高质量的水墨肖像作品仅用了三天的时间。这一群策群力负重任,并敢于胜利,善于胜利的硕果,一方面体现了文联领导的政策决断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画家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真诚和实力。对我们画家而言,虽然时间短,任务急,但被画中百年巨匠的精神力量感召着,很快燃起创作热情,通过画笔完成画作,使这些为中国文化做出贡献的精英们不被人们遗忘,更激起年轻人的有理想有作为的奋斗热情,他们应该成为年轻人追的星。昨天已经看到很多孩子们,年轻人在水墨浮雕前合影打卡,点数着,辨识着画中的人物,看到这些我的心中很是欣慰,一切付出都值得。
执画笔积极投身文艺大师肖像创作的任务,用作品精心描绘艺术巨匠群星璀璨的瞬间,为历史留下首都文艺耀眼光芒的传神写照。
日夜兼程,奋笔直追。在紧张而忙碌的间歇里心怀敬畏,是陪伴、是榜样、是鼓励、是磨砺、是收获、更是成长,感恩此次创作任务中的每一位师友。
能有幸与各位画家老师们共同创作,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积累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感谢!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陪同中国美协主席、北京美协主席范迪安参观指导布展现场